|
老年慢性病與遠程保健时间:2014-02-12 人口老齡化與及慢性病是21世紀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而醫護人員不足及醫護手段落后造成護理不當,降低整體醫療質量,也導致醫療費用進一步上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60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個國家或地區人口總數的10%或以上,或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65歲以上的人口占該個國家或地區人口總數的7%或以上,那么,該國家或地區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15%為超老齡社會。 2002年,全球1/10人口超過60歲,全球進入老齡化。 發達國家早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法國1865年最早進入。日本于1970年進入超老齡化社會,日本65歲以上人口現在超過20%,是非常典型的超老年化社會。 我國未富先老。我國于1999年進入老年化社會,19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天津、江蘇、浙江五省市率先進入老齡化,,而部分邊遠省市區在2000年之后10-20年時間進入,2000年11月1 日人口普查,我國已有老年人口1.3億,占10.41%,目前約1.5億。 中國約有1.7億高血壓患者,6000萬糖尿病人(僅1%住院率,人均年費用5000元),3000萬心臟病患者,每年超過250萬人死于心血管病。全球的數字是: 多數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而且老年人的數量龐大。在中國,對老年慢性病人看護以家庭為主,且大量存在老年人獨居現象。根據調查,獨立居住占49.7%(獨居戶8.3%,夫妻戶41.4%),40.8%城市老人不愿意與子女生活, 20.5%農村老人不愿意與子女生活。 家庭看護缺乏必要的保健常識及醫護介入指導。這與醫護人員的不足,以及現有衛生體制有一定關系。中國每萬人擁有醫生僅14名,不足發達國家的一半,80%的醫療資源用于疾病治療,20%的用于日常保健與疾病預防。這種現象導致整體醫療質量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醫療效率較低。 中國高血壓病人中,高血壓知曉率只有30%、治療率24%、控制率則僅為6%;中國每年有800萬患者需要進行心外科手術治療,但每年中國完成的心臟手術僅有8萬例。統計顯示:心臟病病人出院后3個月之內,由于護理不當,大約2/3的病人又重新入院;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總費用中,僅有5~15%用來治療高血壓本身。 在當前經濟發展、勞動力流動加大的情況下,對老年人及慢性病人的看護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可以解放大量的勞動人口,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面對老年人與慢性病人不斷增長,醫護人員短缺,世界衛生組織呼吁更有效率地使用現有衛生人力。 醫療技術與通訊互聯網技術結合,老年人、慢性病人可以在家進行健康監測,實施遠程保健,可以滿足保健需求,提高社會整體醫療效率。 為進一步降低主要的慢性病,包括: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死亡率并加強對疾病的及時監測和救治,全球各國衛生醫療組織及患者本人對隨時隨地進行心電、血壓以及血糖等慢性疾病的遠程檢測設備和服務提出迫切需求。 醫療電子設備與通訊互聯網技術的結合,提供醫療服務也正逐漸從醫院走向社區走向家庭。Frost & Sullivan 預測,整個遠程保健產業正在開啟。 歐洲、美國依托較為完善的醫療體系在政府大力倡導下,率先進行遠程醫療檢測設備和服務產業的開發,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已占全球市場90%,遠程醫療檢測設備市場超過$15億,服務市場與其相當。 中國遠程醫療監測設備市場起步不久,主要為心電(56%)、血壓(29%)檢測,預計近幾年翻番增長,血糖檢測將突破發展。 遠程保健產業有遠程醫療檢測設備與服務兩部分組成,兩個方面相輔相成。遠程醫療檢測設備需要對現有醫療檢測設備小型化、家用化、實現遠程通訊、并滿足家庭及移動場景下的遠程保健服務需求;服務產品則需要利用通訊與互聯網技術的新發展,充分整合社會醫療資源、保障資源,并對醫療設備本身提出新的要求。遠程保健服務能夠改造醫療檢測設備。 圖1:遠程保健簡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