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已成為產業創新的重要引擎,文化產業、文化公共服務向數字化轉型也成為必然。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陸續發布《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旅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及7月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都從頂層設計層面為“5G+文旅”保駕護航。在系列政策和5G、大數據、AR、VR、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持下,數字文旅逐步成為文旅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要方向。
文化和旅游是數字文旅經濟的重要應用場景,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也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部署。從產業增長邏輯看,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數字/數智化已成為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動力,結構性貢獻超過1/3: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數字文旅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396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兩年平均增長20.5%,高于文化企業平均水平11.6個百分點;占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3.3%。
智慧旅游產品和服務:包括智慧酒店、智能客房、景區無人商店、無人售賣車等高度智能化為特征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以及以無接觸酒店的入住自助辦理、景區的掃碼入園服務為特征的智能服務。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數字技術已成為產業創新的重要引擎,文化產業、文化公共服務向數字化轉型也成為必然。
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陸續發布《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數字文旅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深化“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以及7月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都從頂層設計層面為“5G+文旅”保駕護航。在系列政策和5G、大數據、AR、VR、云計算等技術的支持下,數字文旅逐步成為文旅行業轉型升級發展的主要方向。
文化和旅游是數字文旅經濟的重要應用場景,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也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部署。從產業增長邏輯看,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數字/數智化已成為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主動力,結構性貢獻超過1/3: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數字文旅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39623億元,比上年增長18.9%;兩年平均增長20.5%,高于文化企業平均水平11.6個百分點;占文化企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3.3%。
智慧旅游產品和服務:包括智慧酒店、智能客房、景區無人商店、無人售賣車等高度智能化為特征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以及以無接觸酒店的入住自助辦理、景區的掃碼入園服務為特征的智能服務。線上文博:借助互聯網、AR、VR、AI技術的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等,實現文物、藝術品信息的掃描、加工、處理。游客和觀眾借助設備在線上觀看文物、藝術品,通過自主游覽、變焦、旋轉、360度全場景體驗等,提高了游客的觀看體驗。

沉浸式場景:利用數字技術、VR、AR、AI等的劇院、演藝廳、劇場打造的沉浸式場景,如沉浸式展覽、沉浸式游樂場、AR/VR主題樂園、全息主題餐廳等。

旅游設備智能制造:融合應用AI、AR、VR等新技術,生產智能滑雪板、智能頭盔、智能服裝等旅游智能裝備和用品;如沉浸式過山車、無人駕駛游覽車、AI觀光車等游樂設施和旅游觀光車的智能制造。另外,融合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的郵輪游艇、房車、索道纜車等旅游裝備制造企業的智能化升級,將生產過程、銷售過程、售后過程等進行全程數字文旅化等。

文旅數據運營:創新和優化的數據要素將深入推動文旅產業供給側改革,在數字文旅發展的過程中,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形成的目的地和旅游企業線上核心數字資產、相關產品和服務開發數據將向資產價值化轉變,數據交易、數據資產證券化等,將形成新的業態,并發展出新的經濟模式。
中國科技館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綜合性科技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的大型科普基礎設施。
當前階段,重啟世界把中國科技館“挑戰與未來”主題展廳太空探索展區作為第一站,對之進行數字化復刻,集中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航天領域的科技成就,觀眾使用手機、平板或者個人電腦就能在真實沉浸的互動體驗中,探索地球與太空奧秘、領略科學精神。

進入數字中國科技館,第一幕場景即1:1還原的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及其返回艙,于1999年發射,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標志著中國在載人航天飛行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除了神舟一號,展廳還集中展現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東方紅一號、張衡一號、北斗三號、玉兔號月球車等偉大航天科技成就。在展廳的核心區域,設有“地月系統”投影,通過實時交互直觀地向觀眾展示地球構造、地月系統運行模式、我國主要在軌運行衛星等內容。

在展區入口,觀眾可以更換航天服,模擬太空環境下的“失重”遨游體驗。不僅如此,觀眾還能親自扮演操作員,按照指引完成火箭點火發射,直觀感受航天科技、“觸摸”遙不可及的深空繁星。數十年太空探索,幾代人薪火相傳。數字中國科技館記錄了錢學森、梁守磐、楊利偉、郭永懷、黃緯祿、孫家棟、任新民、屠守鍔、劉洋等在航天領域的突出貢獻,他們鑄造了一座座豐碑,見證著我國的航天強國之路。

數字中國科技館是重啟世界打造的一個數字文化場景范例,以此為起點,重啟世界希望聯手用戶,共同構建屬于中國的未來數字文化版圖,打造“文化元宇宙”。重啟世界以物理引擎為核心,能夠輕松還原真實世界的物理效果,擁有極高的創作自由度,能降低創作者內容創作門檻,提高生產效率,已經構建起UGC內容社區。
昌平區文旅商圈AR藝術嘉年華
2022年1月,北京昌平區文旅商圈AR藝術嘉年華在北京樂多港萬達廣場啟動。活動是昌平區聯合頭部企業華為河圖,利用高精度地圖構建、高效空間計算能力,通過AR技術構建3D虛擬的數字沉浸式世界。游客可通過“華為AR地圖”及“星光巨塔”APP在北京樂多港萬達廣場內體驗、AR實景導航、全息信息展示、虛實融合拍照以及多人AR互動對戰等豐富多彩的沉浸娛樂體驗世界。置身于花路之中,實時導引,抬眼就能一眼明晰懸浮于路線的標牌,沿著指示便可到達目的地。中心步道兩側布置時尚與科技相結合的虛擬元素,打造虛實融合的“科技時尚主題世界”;中心步道空中布置瑞龍、錦鯉、游艇、熱氣球和鯨魚等虛擬元素,打造虛實融合的“文化休閑主題世界”。在下沉廣場布置水草、巖石、魚群和鯊魚等海底世界虛擬元素,神秘的海洋休閑文化體驗。下沉廣場以冰雪場景為主題,結合物理空間進行背景,空間中布置U型池、大跳臺和空中技巧等冬季體育項目虛擬動畫內容。

藝術嘉年華后續將陸續在文旅商圈范圍內的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等重要節點落地,宣傳全域旅游資源,加深文旅商業態融合,持續多點聯動為游客提供虛實融合的文旅消費體驗,形成文旅商資源串聯互動。讓科技賦能文旅,升級消費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