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數字技術成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聚焦點,中國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新時代。以數字理念、數字發展、數字治理等為主要內容的數字生態,對產業結構、生活方式和行業格局產生了廣泛影響。預計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達10%。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將數字化發展專篇論述,明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營造良好數字生態,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開啟數字中國新篇章。日前,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新型智慧城市要以數字經濟發展為基石,充分發揮大數據與AI智能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各行業相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引領性數字經濟產業集聚高地,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智慧城市經過從分散管理到數字化統籌管理的演變,強化道路、交通、信息、醫療、教育等部門發展需求的統籌力度,構建城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開放平臺,探索建設系統性管理體系,推動城市“數字大腦”建設。
“數字大腦”通過“感知一張網”系統整合全城市信息,統籌推進“三融五跨”協同管理,打通應用場景;全面實施城市治理“一網統管”,堅持“平戰結合”提升城市綜合應急能力;加快整合城市服務“一個入口”,持續深化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深入推進區域“跨省通辦”。
新型智慧城市將全面進入以人為本、綠色創新、數字調控、資源整合的發展新階段,借助數字經濟來調控城市生態模式,建立更智能、更安全、更美好的數字生活。
新型智慧城市推進數字應用常態化,聚焦環境、交通、教育、醫療、康養等民生重點領域,完善數字化服務體系,關注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加強數字化場景應用,全面發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農業與水利、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領域,推進信息共享、資源整合;強化數字化資源管理監管,建立更綠色、健康、安全的數字化資源管理體系;發揮數字經濟資源優勢,培育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化傳統行業系統改革,引領社會共享數字紅利,帶動全行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