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長江與黃河流域城鄉建設方案出臺最近,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十四五”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城鄉建設行動方案》(下稱“《長江方案》”)和《“十四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城鄉建設行動方案》(下稱“《黃河方案》”),引領全國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值得關注的是,兩《方案》均提到了照明相關行動內容。 提升照明能源利用率 自2021年3月公布的《2021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的要求以來,全國各級地方政府均紛紛帶頭落實節能行動,在建筑辦公照明用能上杜絕“白晝燈”、“長明燈”,并限制城市景觀照明的使用。 在這樣的照明節能大勢下,《長江方案》在推動城市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提出,推進城市綠色照明,高效節能燈具使用占比超過80%,減少無效照明。事實上,長江經濟帶城市在城市照明節能上已紛紛采取實際行動。 在暴雨環境中點亮的武漢路燈 在武漢,武漢市人民政府在2021年工作報告提出,按照“經濟節約、綠色節能、提質增亮、智慧特色”的原則,結合武漢市部分區域和功能照明存在“覆蓋不足、照度不夠、隱患頻發”等實際問題,改造提升全市15個片區路燈,進一步提升城市道路功能照明的建設管理水平。 南京江寧區景觀燈光監控系統運行界面 在南京,2021年12月,南京市江寧區城管局上線了景觀燈光監控系統,通過4G無線專網進行同步燈光智能控制,可實現江寧區重點地區300個景觀燈配電箱智能監控、190余臺視頻監控,遠程遙測、遙控、遙調、開關燈時間的設置與發布,實現景觀照明設施故障實時監控、能耗監測以及自動預測、分析、判斷和下發報警故障信息等,大幅降低了景觀建筑運維難度,減少了運行成本,提高了管理效能。 《長江方案》在城市綠色照明方面行動舉措的提出,將為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照明能效合理利用提供科學性、建設性的行動依據。 整改照明設施度汛期 2020年中旬,突如其來的嘉陵江和長江洪水過境重慶,當地兩江四岸的照明設備的運行受到不利影響,給汛期夜間防洪人員的搶險工作和群眾出行帶來不便。即便如此,在重慶全市照明運維人員的努力下,當地不少照明設備還是免于受損。 工作人員在2020年汛期夜間搶修重慶照明設施 據重慶市照明局統計,2020年中旬的汛期期間,該局工作人員拆除泛光燈、投光燈、LED線條燈、洗墻燈等各類照明設施9605套,共出動搶險人員280人,搶險車輛44臺,挽回國家經濟損失近1000萬元。 有鑒于此,《長江方案》在提升長江流域沿江設施防洪排澇抗災能力方面提到,總結推廣重慶市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的經驗,遷改或改造濱水照明設施,確保汛期時各重要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 重慶汛期照明設施運維經驗的借鑒,將啟發更多長江經濟帶乃至全國各地創新特殊環境中的照明建設與運維思路,降低自然災害對照明設施造成的不必要損失,用更多有價值的照明之光賦能災后社會民生實施的重建。 以文化之光點亮歷史地標 近年來,全國各地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修繕成為了文化強國目標的重要一部分。其中,燈光成為全國各地歷史文化地標換新顏的重要表現手法。 《長江方案》與《黃河方案》在保護整治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和歷史建筑方面均提出,要圍繞照明等方面小規模漸進式更新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提升宜居性。在長江和黃河流域,多個城市在歷史文化地標亮化中已付諸實際行動。 亮化提升后的上海魯迅紀念館 在上海虹口紅色街區,當地市政部門在2021年7月完成該街區文化資源點位景觀照明亮化提升工程,對四川北路沿線的中共四大紀念館、國旗廣場、李白烈士故居、魯迅紀念館、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會址紀念館等紅色文化資源點位景觀照明作了提升,以景觀照明方式點亮“紅色印記”,勾勒出紅色文化資源點位夜景輪廓,提升了紅色文化資源點位周邊整體風貌。 洛陽銅駝暮雨文化街嶄新夜景 在洛陽,當地銅駝暮雨文化街于2021年9月以嶄新的夜間形象向市民、游客亮相開放。該街區按照“微改造”理念,對文化元素、夜景亮化、進駐業態等進行全面升級,成為洛陽“古都夜八點”、“古都新生活”的又一處網紅打卡地。 兩《方案》對歷史文化街區照明漸進式改造的提出,將喚起社會各界對燈光提升歷史文化地標社會經濟價值的關注,拓寬全國照明產業應用端多元化發展的版圖。 推進智慧燈桿建設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支點,最近幾年,智慧燈桿成為了全國照明產業跨界發展的主流。借著5G技術的時代“東風”,智慧燈桿讓照明產業邁入多元化發展“快車道”之余,更不斷創造者社會民生新價值。 《黃河方案》在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到,推進智慧多功能燈桿等城市感知底座系統建設,力爭黃河沿岸城市使用智慧多功能燈桿的新改擴建道路比例大于90%。在智慧多功能燈桿建設上,多個黃河沿岸城市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鄭州惠濟區黃河生態廊道上的智慧路燈 在鄭州,千余盞智慧路燈(桿)于2020年11月在當地惠濟區黃河生態廊道安裝完成。這些路燈通過自主研發的物聯網智能控制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單燈控制、智能調控、智慧化診斷,而且采用微光發電技術,安全系數高,節能環保,為中華母親河注入絢麗的科技色彩。 蘭州當地試點建設的智慧路燈 在蘭州,當地于2020年9月完成和政路智慧路燈(桿)試點工作后,蘭州住建局又于2021年1月召開建設項目推介會,擬投資10億元將城關區的3萬根普通路燈更換為智慧路燈(桿),推進當地智慧城市的建設。 在智慧城市建設帶動智慧路燈(桿)在全國各地落地應用的大背景下,《黃河方案》智慧多功能燈桿相關建設目標的出臺,將帶動黃河流域各地智慧城市的跨越式創新建設,助照明產業的跨界發展走上5G通道。 |